老法師:佛教至少有四種不同的形式

淨空法師:佛教至少有四種不同的形式
淨空法師:佛教至少有四種不同的形式

學佛答問-淨空法師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2008.08.29

問:某一所具有規模的寺院,管理階層為了增加收入來源,以接待旅遊團,向社會擴展各種超度的佛事,包括有開光、灑淨、放生、祈福、放焰口、打水陸等,請問這樣的方法能夠達到弘揚佛法的目的嗎?還是給予社會一個負面的影響?

答:學佛,首先要認識佛教,什麼是佛,什麼是教,什麼是佛教,得搞清楚、搞明白;怎麼個學法,學佛有什麼好處,都得要清楚明瞭,那才是學佛。我學佛跟許多同學好像是不太一樣,我是讀書學哲學,從課堂裡面,老師給我講一個單元「佛經哲學」,從這個地方認識了佛教。以後有緣追隨章嘉大師,從章嘉大師那個地方才真正了解,世尊當年在世一世的行誼,我們真正認清楚,佛教不是宗教,佛教是教育。世尊三十歲成道,所謂成道,就是他在經教裡面常常告訴我們,把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,那就叫成道。為什麼?這些東西是障礙,障礙了自性,障礙了性德,只要放下,自性就現前,性德就圓顯,圓滿的顯現,那就叫成佛,那就叫證果。

這個成就是非常不可思議的,為什麼?智慧現前,自性裡本有的智慧,過去現在、此界他方,遍法界虛空界,你沒有一樣不知道的,你沒有一樣做不到的。相好光明沒有人能跟你相比,經上常講的,身有無量相,相有無量好。你本來是這樣的,現在變成這麼可憐,起心動念都造極重的罪業,將來還要受三途苦報,你冤不冤枉。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?世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,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,毛病就是因為你有起心動念,你有分別執著,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就是從如來的果位上把你拉到六道三途。誰給你的?沒有人給你,是自己迷了自性才變成這個樣子。     釋迦牟尼佛慈悲,三千年前降生在這個世間,給我們做種種示現,幫助我們回頭是岸。法傳到現在三千年了,外國人的記載是二千五百五十二年,今年。這些年代我們用不著去考據,這不要緊,要緊的是要聽佛的教誨,我們應該怎麼放下,這個要緊,其他都不要緊,其他都不是真的。二千五百年了,尤其到近代這個時期,社會產生了極大的變化,佛所傳的教也隨著時代在變,所以現代這個社會至少有四種不同的形式都叫做佛教。早年在八0年代,我在美國各處講經教學,為當時的同學解答,我說我們學佛要認清楚。

第一個是傳統的佛教,這是自古以來傳下來的,這傳統佛教,這是真的,現在很少有了、很少見了。傳統的佛教是教育,就跟釋迦牟尼佛一樣,他從三十歲證道就開始教學,他一生沒有建道場,一生修苦行,真的他教我們以戒為師、以苦為師,他做到了。他要做不到,我們就不能相信,他做到了,日中一食、樹下一宿。

佛教傳到中國,這是一千年之後,佛滅度後一千年佛教傳到中國,這像法時期。傳到中國,這些傳教師立刻就跟中國文化融合成一體,穿中國人的衣服,住中國人的房子,吃中國人的飲食,這是什麼?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現代化、本土化。你看佛教一點都不固執,它跟得上時代,無論在哪個地區,在哪個時代,它都行,它都沒有障礙,真的是《華嚴經》上清涼大師所講的,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這一點給我們很大的啟示。古老的中國跟現在的中國完全不一樣,我們的佛教也要現代化,也要本地化,這才能行得通。但是最重要的是,不要忘記它是教育,教育你就離不開教科書,離不開課本,我們的教科書課本就是經典,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去學習。學習什麼?學習做人,學習怎麼工作,學習待人接物,學習像現在開放的世界,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宗教,跟他們如何能夠和睦相處,這是佛教,佛是這麼教導我們的。所以我們要學的是要學釋迦牟尼佛,是要跟他學習,這是傳統佛教。

另外一種就是宗教的佛教,佛教本來不是宗教,現在真變成宗教了,你看像現在寺院它是宗教,它有經懺、有佛事。…….
第三個是佛教變成學術。現在在國外,好像國內也有,許多大學裡面哲學系有佛經的課程,在外國學校甚至於還有佛學系,這就變成學術了。……..
第四種是變成邪教……(因字數限制省略)

歡迎流通、轉貼分享,利益眾生,隨喜功德。阿彌陀佛!

淨空法師專集網站
http://www.amtb.org.tw/index.asp

最新上傳 Latest posts

安身立命,教学为先;创业齐家,教学为先;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;礼仪之邦,教学为先;稳定和谐,教学为先;国丰民安,教学为先;太平盛世,教学为先;长治久安,教学为先;诸佛报土,教学为先;极乐世界,教学为先。 十个教学为先是“净空老法师”为了挽救社会人心,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命脉,为了世界和平,而在斯里兰卡首先提出十个教学为先。 老法师写的《教学为先》: 孝是中华文化根,敬是中华文化本。落实在孝亲尊师。中华传统文化,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是也。文化是民族之灵魂,教育是文化之生机。故安身立命,教学为先;创业齐家,教学为先;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;礼仪之邦,教学为先;稳定和谐,教学为先;国丰民安,教学为先;太平盛世,教学为先;长治久安,教学为先;诸佛报土,教学为先;极乐世界,教学为先。仁义礼智信,五常、五戒。人弃常则妖兴。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礼,是道德最后底线,失则天下大乱。人性本善,本善即是佛性。故释迦曰: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佛,福惠圆满具足之人也。